首页  学院概况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教学科研  学生工作  党建工作  招生宣传  工会之家  审核评估 
院庆专栏
 研究生招生 
 本科生招生 
 师资力量 
 办学实力 
 专业介绍 
 优秀校友 
 就业去向 
 第二课堂 
 实习实训 
 往年分数 
 招生信息 
 院庆专栏 
院庆专栏
您的位置: 首页>招生宣传>院庆专栏>正文

薪火相传处,微光映征程 ——一名新桂工人的传承初体验

来源:将贤洁    编辑:舒爱华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0日    浏览次数:


个人情况介绍:

蒋贤洁,女,2000年生,中共党员,广西桂林人,20247月入职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现任专职辅导员兼本科生第三党支部书记,主要负责2022级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英语四级、网络思政、社区管理等工作。

2024年盛夏,我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憧憬与忐忑,踏入了桂林理工大学这片承载着七秩荣光的土地。作为外国语学院一名新入职的专职辅导员,同时肩负起学生党支部书记的责任,我深感使命光荣,亦知重任在肩。入职虽仅一年,但在桂工这片热土上,“桂工精神”已非抽象的概念,而是化作身边师长言传身教的温度、同事并肩作战的默契、学生青春奋斗的身影,更化作我躬身实践、努力传承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份责任,始于被照亮,成于去点亮。

一、初识“桂工”:薪火相传中的精神启蒙

入职伊始,面对千头万绪的学生工作,迷茫与压力如影随形。是学院领导、前辈辅导员老师们伸出援手,让我真切触摸到了“桂工精神”中“传帮带”的厚重底蕴。

我的“师傅”——敬业爱生、经验丰富的邓书记,并未同我高谈宏大的理论,而是从一次次谈心谈话的技巧、一场场年级大会的策划入手,手把手传授“实战秘籍”。她常说:“辅导员工作,功夫在细微处,温度在点滴间。”记得第一次处理学生突发安全事件,我显得有些手足无措。邓书记深夜赶到现场,一边沉稳指挥,安抚学生情绪,一边在间隙轻声指导我:“预案要熟,流程要清,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到‘被看见’‘被在乎’的安全感。”她示范的不仅是流程,更是那份“以生为本”的初心与临危不乱的担当。这便是我理解的“桂工精神”在育人一线的具象化——于细微处见真章,在危难时显担当。

作为新任党支部书记,如何有效开展支部工作、激发党员活力,曾让我倍感挑战。邓书记从“三会一课”如何开得既有“党味”又有“鲜味”,到主题党日活动如何结合专业特色、服务社会,给予了耐心细致的指导。她分享了自己带领支部深入乡村开展“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志愿服务的经历,强调:“支部是堡垒,党员是旗帜。我们外语人的党建,既要筑牢信仰之基,也要发挥专业所长,服务国家所需。”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桂工精神”的传承,既需要坚守内核的“不变”,也需要结合时代与专业的“求变”。

这段“被照亮”的时光,让我深刻领悟到,“桂工精神”并非高悬于殿堂的标语,它就蕴藏在老一辈桂工人甘为人梯、倾囊相授的日常里,蕴藏在他们对事业的热爱、对责任的坚守、对后辈的提携中。这“传帮带”的薪火,点燃了我作为新桂工人的职业认同与奋斗激情。

二、践行“桂工”:育人实践中的传承探索

作为一线辅导员和党支部书记,我深知自己不仅是“桂工精神”的受教者,更应是其在新一代学子中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如何将这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的血脉?我试着进行了一些探索。

辅导员工作直面学生成长的烦恼与挑战,在处理大量日常事务时,我逐渐摸索并实践“五步工作法”:倾听共情、精准把脉、资源链接、陪伴成长、赋能反馈。面对一位因家庭经济压力和学业困难而陷入抑郁情绪的学生,我运用此法——首先建立信任,耐心倾听其困扰;与班主任老师、心理中心共同评估其状态;协助申请助学金、联系学业帮扶小组、安排心理咨询;定期关心其状态,分享应对压力的方法;在其状态好转、成绩提升后,鼓励其加入朋辈帮扶队伍,分享自身经验。这个过程艰辛却充满意义,当看到学生眼中重燃希望之光,我深切感受到,“桂工精神”的传承,在于用真心守护每一颗心灵,用专业助力每一次成长。

以学生党支部为龙头,为将“桂工精神”的奋斗内核融入学风建设,我尝试策划了“学霸党员分享会”,由党员骨干分享高效学习方法、竞赛经验;设立“党员先锋岗”,在早晚自习、专业考级备考期间提供答疑辅导;推动党员联系宿舍制度,关注身边同学学习动态,营造互帮互助、比学赶超的氛围。我们提出“精专业、通人文、怀天下”的支部建设目标,鼓励党员不仅学业拔尖,更要人文素养深厚,具备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学风建设成效初显,所带年级专业四级一次通过率较往届有显著提升,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热情高涨。这让我体会到,“桂工精神”的传承,需要引领青年将个人奋斗融入集体进步,在追求卓越中实现共同成长。

三、融入“桂工”:双向赋能中的成长体悟

在传承“桂工精神”的道路上,我并非单向的输出者。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与同事的协同作战、与学院发展的同频共振,都在不断滋养和重塑着我。

学生的活力、创造力以及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常常带给我惊喜和感动。他们策划的“多语种诵读红色经典”活动,让我看到了语言力量与红色基因结合的魅力;他们在社会实践报告中展现的乡土情怀与社会责任感,让我对青年一代充满信心;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展现的韧劲,也激励着我要更加坚强。教育是双向奔赴的事业,学生的成长是辅导员价值最闪亮的勋章,他们的青春朝气,是“桂工精神”得以永葆生机的不竭源泉。育人者亦被育,教学相长方能生生不息。

辅导员工作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在学院学生工作团队中,我深刻感受到“桂工精神”中团结协作的力量。迎新季的并肩作战、危机事件的高效联动、大型活动的集思广益……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是团队成员不分彼此、默契配合的结果。团队内部定期的工作坊、案例研讨,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更营造了开放共享、互学互鉴的浓厚氛围。这种“1+1>2”的团队文化,是“桂工精神”在基层治理中的生动体现,它加速了我的融入与成长,也让我深刻领悟到个人的微光汇聚,方能照亮更广阔的天地。

身处外国语学院,我时刻感受着学校、学院在推进新文科建设、服务国家战略方面的决心与步伐。学院引进的高水平师资、打造的国际交流平台、布局的交叉融合方向,都为一线育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广阔的舞台。这让我更加明确,辅导员的工作必须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于学校发展大局和学科特色优势,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融入时代洪流。正是因为个人成长与集体发展同向同行,才能获得更强大的动能和更深远的意义。

七秩桂工,薪火相传;微光汇聚,星火长明。作为一名新桂工人,我何其有幸,在职业生涯的起点,就浸润于“桂工精神”的深厚土壤之中。这份精神,是前辈师长手中传递的火炬,温暖而明亮;是我与学生共同书写的篇章,鲜活而充满希望;是融入学院、学校发展脉搏中的责任,光荣而艰巨。我深知,传承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要在坚守内核的同时,赋予其时代的新意与岗位的特色。作为一名身处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我的“传承”之路,就是用心点亮每一个需要指引的青春,用专业架起沟通与成长的桥梁,用行动诠释“艰苦创业、敬业奉献、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桂工育人人品格。这或许只是宏大校史中的一点微光,但我坚信,正是无数这样的微光汇聚,才铸就了桂林理工大学七十载辉煌的星河,也必将照亮其迈向未来的壮丽征程。

薪火相传处,微光映征程。我将继续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以奋斗为笔,以初心为墨,努力书写无愧于“桂工精神”的新时代育人答卷,为学校七十华诞献上最真挚的祝福!



下一条: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30周年院庆公告

关闭

 
访问量人数:

版权所有: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页面执行时间:31.250毫秒 |推荐浏览模式:1024×768(IE6.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