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旧金山旅游回来,感觉很累。今天的课程很紧凑,上午9-12点Dr Shand指导我们用美国一些免费的网站创建自己的网站和博客,中午有class observation,中午1:30-4:00是Dr Ambrosetti的课,4-6:45pm又是class observation。看这一天的节奏,那可是挺累人的呢!
下面的第一张图片是Dr Ambrosetti 上课的写实:Dabbie老师的课很有趣,老师通过一些问题和技巧让我们自己发现自己是哪一种learner,是visual(视觉),auditory(听觉)还是kinesthetic(行为)学习者。结果发现自己是行为学习者,充满活力是我们的特点。要是能够了解自己的学生是哪种学习者,课堂教学和教学效果应该会有所改善的——回去试一试……
这两天的class observation,讲解美国历史和文化的老师是一位韩国美女,在一个容纳110人的阶梯教室,老师上课都不需要扩音器,并不是老师声音洪亮,而是课堂很安静。第二次的观摩课,教室布置的很温馨,还有沙发靠垫,在这样的课堂学习,让人觉得很舒服,很自在,学生们围坐在桌旁。这是一节学生presentation的课,4-5个学生一组,就老师给出的list,选出感兴趣的topic,然后提出观点,进行论证,组里每个学生都要轮流发言,最后做一个陈述,之后老师和同学就发言内容提问题,其他同学参与率很高,讨论也很热烈,虽然学生上课很随意,吃东西,喝水,但非常get involved。
第三次观摩课是一堂文学课,黑人作家的小说At the Foot of Jesus。正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听课,突然教室里的火警警报响了,同学们收拾好自己的东西,井然有序地离开教室,不一会整栋教学楼的师生都从楼梯下来到了楼外。其实并没有发现什么火灾,大概是警报系统太过敏感,经历了一次有惊无险的火警警报。
下午晚些时候还上了一堂文学课。主讲教师Dr. A. Novak主要研究20世纪美国文化,尤其是Latino作家和作品。今天讲解Harlem Renaissance,即20世纪20年代纽约哈莱姆黑人文化,首先介绍了哈莱姆文化兴起的background及一些代表作家。今天主要是欣赏Claude Mckay的诗歌If We Must Die和America,与Langston Huges的诗歌The Weary Blues。To tell the truth,因为自己的领域并不在文学方面,昨天预习的时候还无法抓住“疲惫的蓝调”这首诗歌的精髓,经过老师循循善诱的讲解,小组热烈的讨论,同学们的各抒己见,对诗歌有了深入的理解,understand了作家的创作意图和内心thoughts。感觉真不错呢!
骆晓玲
2014年12月3日于美国加州

图一:Dr.Dabbie Ambrosetti: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属于哪类学习者:视觉类,听觉类还是行为类?了解学生的学习类型才能更好地设计和管理课堂。

图二:观摩课:Dr. Augus的Topic主要是Critical Thinking:教室布置很温馨,老师鼓励学生进行“思辨性思维”,根据老师的list,分组展示各组的合作成果。

图三:Dr. A. Novak20世纪美国文化的开场白。

图四:Dr. A. Novak运用Critical Thinking讲解一首英文诗歌。

图五:20世纪20年代纽约哈莱姆黑人文化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