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轻描淡写”的介绍
不知道是因为同学们抱怨在教室上课太多而field trip太少,还是因为爱城的Dragon Boat Festival(龙舟节)几天之后就要开幕,NAIT为我们安排了一次canoeing。不论是Lorna还是Carolyn,对canoeing的介绍都是轻描淡写,只说了一些"front paddler"和"back paddler"之类,要我们备好午餐、防晒霜、驱蚊剂等等,特别叮嘱我们要带上纸巾。来这儿五个月了,我们早已没有了如厕自带纸巾的习惯,而5、6小时的航行期间,一路都没有washroom,一切回归原始。
我听到介绍之后的schemata就是:所谓canoeing,尽管不会像游漓江那样坐着游轮享受“山在两岸走,我在画中游”的惬意美妙,也不会像龙颈河漂流那样的把人的魂都吓没了的刺激惊险。再说了,NAIT掏钱,专车接送,没有理由不去体验这种加拿大人热衷的户外运动。

车上,老师领着我们唱起了优美欢快的"Land of the Silver Birch"
傻眼
有老师们的参与,我们唱着刚学的欢快的儿歌,很快就到了下船的地方。可到那儿之后,我傻眼了!
虽说是canoe(独木舟),但也太小了吧?只能坐下两个人,所谓的"front paddler"和"back paddler",就是我们自己!总行程27.4公里,历时大约5-6小时! 其实我们应该想到的:在加国这种蓝领的报酬有时会超过白领的国度,怎么能指望有人为你掌舵呢?就这样,两个instructors极为细致的讲解以及脑海中对用手划过27.4公里的prospect把我的勇气吓退了一大半!我恨自己的细胳膊细腿儿;恨爹妈没有遗传给自己一颗运动细胞;恨自己出生在一个连“三聚氰胺奶”和“皮革奶”都喝不上的困难时期!可是,我连打退堂鼓的机会都没有!接我们的车已经走了,会在canoe的终点等着我们!

Canoe前照例要上课
顺水行舟,不进也退
好在我的搭档是NAIT的老师Ridah。有了这个突尼斯男子汉做我的partner,我又鼓起了勇气。
上船后,看到教练轻点桨板,船就轻松地飘出去了;再看看水流的方向,顺水啊!于是我便自我安慰了:古人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那么,“顺水行舟”,是否就“不进也不会退”呢?结果,我又错了!在canoeing的过程中,你必须时时刻刻在划着桨,否则,小船会一动不动。即使你不断划桨,如果姿势不对,你也会要么原地转圈,或者干脆倒退!于是,我得出了以下结论:“顺水行舟,不进也退”。

我和搭档Ridah

顺利时,我们幸灾乐祸地看着一个劲在原地打转的同学

每当有同学掉队,教练就要assemble我们召开水上会议,继续他们的instructions。又一次领教了加拿大人的认真劲!

好不容易到了中场休息的时间,教练在查看地图,告诉我们已经走了11公里,还剩16多公里。晕!

见过戴着花帽的2米高的巨人吗?

看见有同学偷懒,教练顽皮地做鬼脸

百舸争流我“为后”
Ridah有过canoeing的经历,所以最初的四分之一路程还是很轻松的,一直属于“为先”的行列。可是中午短暂的休息之后,情况变了。我们好像被困在了一片浅滩上,无论我们怎么努力,canoe就是和我们作对!小船不是原地转圈就是倒退!或者朝着岸边直接撞去!可怜的Ridah,一会儿下去推船,一会儿上船划桨。我感觉他和我吃了午饭后都像换了一个人,怎么划都不行。结果,气急败坏的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的船一艘艘离我们而去,最终completely out of sight!
好在教练们非常有经验,他们看我们“失踪”后就用手机联系了Ridah。就在我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关键时刻,救星出现了!

就这样,我摇身一变成了同学们都羡慕的幸运儿!我的搭档,Nadene ,一边轻松划桨,一边和我天南海北地闲聊 (后来有同学说,整条Saskatchewan River都能听见我们的谈话)。从谈话中得知,她和另一位教练是夫妻,两人夏天教人canoeing, 冬天教人skiing,还开了一家photography company。看着她强健的体魄、熟练的划船技术,想到她从事这么多如此具有挑战性的职业,我除了羡慕,就只有羞愧了!
近乎“自虐”的游玩方式
经过6小时的不懈努力,我们cover了27.4公里,终于到达了终点。同学们都完全累垮了,感觉身体的所有器官都不是自己的了。Nadene打趣说说,她要炒老公的鱿鱼,以后和我搭档!
经过几次切身的体验,我们终于对老外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他们热衷的都是camping, cycling, canoeing, hiking, mountaining这类time-consuming和 energy-consuming的游玩方式。结论:老外的旅游近乎“自虐”。而NAIT竟然给我们安排如此“铁人三项赛”式的游玩方式,着实令人大跌眼镜!原来他们对中国人也会有culture shock!在老外的眼里,因为有了龙舟赛,就以为中国人都是划龙船的高手;正如因为有了李小龙,他们就以为中国人个个都是“功夫熊猫”!
责任编辑:孙志强 作者:吴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