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教学科研  学生工作  党建工作  招生宣传  工会之家  审核评估 
院庆专栏
 研究生招生 
 本科生招生 
 师资力量 
 办学实力 
 专业介绍 
 优秀校友 
 就业去向 
 第二课堂 
 实习实训 
 往年分数 
 招生信息 
 院庆专栏 
院庆专栏
您的位置: 首页>招生宣传>院庆专栏>正文

以馆为媒,以文会友” ——日语专业用二十载坚守讲好“桂工精神”

来源:邓圆,张翀    编辑:舒爱华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0日    浏览次数:


在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致远楼三层,有一处“广西首座日语专业实训中心(原:日本文化体验馆)”。推开木门,和风扑面而来:榻榻米、和伞、浮世绘、茶道器具错落有致;屏幕里循环播放着熊本县阿苏火山与漓江山水同框的画面。这里既是课堂,也是展厅,更是日语专业二十年来用心血浇筑的“桂工精神”会客厅。

一、从“0”到“1”:把第一座日本文化体验馆建在桂林

2003年日语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几位青年教师围在一张旧办公桌前,写下“让学生不出国门也能触摸日本文化”的朴素愿望。没有经费,他们就把废旧实验室改成体验区;没有展品,就联系校友、企业一点点募集。2018年,广西高校里第一座日本文化体验馆正式挂牌。八年来,这里累计接待校内外参观者2万余人次。馆内每月一次的“茶道·花道·和服试穿”公开课,场场爆满;每年樱花季,“百人绘团扇”活动把理工校园染成粉色海洋。师生们常说:“走进体验馆,就像走进了一扇跨文化理解的大门,而门楣上镌刻着‘厚德笃学、惟实励新’的桂工校训。”

二、从“面对面”到“屏对屏”:疫情中架起桂林—熊本“云游”之桥

2022年,突如其来的疫情阻断了国际航班,却阻断不了两座城市的情谊。日语教研室连夜起草方案,与桂林市外办、熊本县国际课、日本福冈总领事馆多方连线,仅用20天便搭建起了线上交流平台。9月27日,两地的青年学生、政府官员、文旅代表共200余人同时上线:在“桂林、熊本友好城市青少年交流活动”扬帆起航,镜头掠过象鼻山、靖江王府,又转向熊本城、水前寺成趣园;桂林米粉与熊本拉面“同框出镜”,漓江竹筏与球磨川漂流“隔空比拼”。活动结束时,中国驻福冈总领事馆教育领事辛颖、熊本大学副理事岸田光代(副校长)点赞:“桂林理工大学的创意,为后疫情时代中日地方交流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日语专业教师团队连续奋斗数月,只为让世界看见桂林的山水、听见桂工的声音。

三、从“送出去”到“传回来”:百名学子在日本赛场奏响中国旋律

文化体验馆的灯光,也照亮了学子们的远行之路。教研室成立至今,已累计向日本熊本大学、爱媛大学、京都女子大学、东京学艺大学、东京经济大学等10余所高校输送近百名交换生、双学位生和攻读硕博学位学生。他们带着桂工精神漂洋过海,又在一次次竞赛与演讲中把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2017级的学生在日本爱媛县举办的“外国留学生日语演讲比赛”中,一举夺得一、二、三等奖。领奖台上,同学们身着绣有“桂工”字样的汉服,用中文、日语双语致谢母校:“我们来自桂林理工大学,今天让世界听见了漓江的涛声!”那一刻,台下掌声雷动,爱媛大学国际交流科课长专程发来贺电:“桂工学子,好样的!”

四、把“小故事”写成“大文章”:桂工精神的时代表达

有人问:一所工科大学的日语专业,何以生存?教研室墙上的八个大字或许就是答案——“敢为人先,实干奉献”。从“0”到“1”建馆,是敢为人先;疫情中72小时完成“云游”脚本,是实干奉献;把学生送出去又把荣誉带回来,更是桂工精神在全球化语境下的生动注脚。

今天,当校庆70周年、院庆30周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日语教研室仍在续写新的篇章:又一批学子即将背起行囊赴日深造。故事未完,“桂工精神”永远在路上——它跨越山海,在桂林与熊本之间,架起一座理解与友谊的桥梁,也让世界看见了新时代中国大学开放、自信、奋进的模样。

上一条:桂工外院英专记:三十载流光育芳华

关闭

 
访问量人数:

版权所有: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页面执行时间:31.250毫秒 |推荐浏览模式:1024×768(IE6.0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