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天使真的在人间
以前我不相信有天使的存在,但我们在加拿大真的遇到了“天使”,而且很多。这些天使就是基督教会里的华人朋友。即使有“shocked”的感觉,也是幸福的。
3月18日,一下飞机,我们就被这些朋友包围了。他们带来的食物、拥抱和温暖,驱散了我们几十个小时的旅途劳顿和爱城的天寒地冻。在我们留学加拿大的半年期间,他们定期带我们去逛超市,知道我们“加刀”有限,教我们如何选购物美价廉的食物;每个周末都会开车来接参加教会活动的同学、带我们买菜;定期给我们上烹饪课,教我们做叉烧、鱼饼、蛋糕等美味菜肴;经常送我们面包、鱼头等食物......太多了,不胜枚举。在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分享、助人、宽容、感恩......
说句不谦虚的话,我也经常帮助别人,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但大多局限在家人、朋友、学生等自己身边的人群。而加拿大华人教会的朋友帮助的,是我们这些素昧平生、短期停留、走了也许这辈子再也见不到的匆匆过客。
我不是基督徒,但我相信有天使。他们没有翅膀,但有赠人玫瑰的双手。
希望自己也成为这样的天使。

“天使们”定期上门传授烹饪手艺

“天使们”(中间一排)设宴为我们送行
12. 至高无上的家庭观念
以我的愚见,一个家庭是否和睦,百分之七十以上取决于男人。现在的中国男人看重家庭,但他们更看重家庭这个概念本身,而忽视家庭生活的实质与和谐。西方男人则更看重其家庭内在的幸福指数,喜欢家人在一起享受生活。家庭,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单词被加拿大人演绎得出神入化。
加拿大人的家庭观念极强,什么事也阻挡不了为家庭的贡献与付出。同学告诉我说,加拿大人上班才有意思呢,下班铃声一响,无论你在做什么,放下手中的活,背起包包,马上回家。要想让人加班,工头或是总监还得陪着笑脸问问愿意不愿意。我们经常看到,才下午四点多,马路上那些工人干了一半的活就扔在那儿了。每逢周末或是假期,商店下午6点准时关门,高速公路上都是车满为患,都是一家大小外出渡假的。而在住宅区的房前屋后,都能看到男人忙碌的身影。
当然中国男人一旦建立了家庭,他们也懂得为家庭付出和牺牲,有较强的责任感,但这种责任感更多地体现在提供经济保障上,而缺乏发自内心地对家庭成员的温情、关心和呵护。珍惜与家人一起的时光,而非在外寻欢作乐,不被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所支配,这在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了一种稀有的品质。相比之下,西方男人以发自内心的那份心心相印的幸福感为依托,一旦失去了这份依托,他们不会凑合着过。
许多人以为西方男人的家庭观和爱情观很开放、很随意,其实是种误解。我在国内有过这样的经历:一起聚餐的男士带着一个“女友”来赴宴,且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这要是在加国会给他带来没顶之灾:朋友瞧不起,家人唾弃,身败名裂。当然经济上更是要破大财,因为这里的法律偏心女性。对于中国的“包二奶”现象,西方男人很不理解,他们一旦不爱对方,宁可选择离婚,也要遵守诚信,毕竟这与社会文明背道而驰。

我刚到爱城时在商场见到的一家。父亲(婴儿车旁)领着五个儿子耐心等候进商店购物的母亲

在加拿大,“奶爸”随处可见
13. 并非所有女人都忌讳谈论年龄
几乎每一篇关于东西方差异的论文都会提到:西方女人对年龄特别忌讳。出国的人在这方面都很谨慎。但是以我的个人经历,并不是所有的西方女性对年龄都那么讳莫如深。
有一天上课时,我们的教室多了一位旁听的女老师,叫Darlene。她是第一天到NAIT工作的。小组活动时,我碰巧和她在一起,聊得很投机。起初,我小心翼翼,不敢深谈,尤其不敢问及年龄、婚姻状况等非常private的问题。谁知她是个非常开朗的人,自己说着说着就告诉了我她的年龄(和我同龄)、婚姻(新婚,有两个继女)等等。我很吃惊!不是说外国女人最害怕的就是暴露年龄吗?
还有,去canoeing时,我们的女教练在和我搭档时,就很八卦地向我提了很多非常私人的问题,令我大感意外。
我们的老师Carolyn也很坦然地告诉过我们,她已经50岁了,而且向我们透露过她20岁就当妈妈这样的隐私。
由此看来,并非所有的女人都那么害怕谈论年龄,尤其是长相显年轻的中年女性女性。我想,和中国女人一样,她们也希望听到这样的话: “什么?你有45岁了?天啊!你看上去最多30岁!”
14. 送卡比送礼物更重要
出国前我们就已经对给加拿大洋人送礼要注意的地方有了很多了解:要送具有中国特色的礼物;不必送重礼;给公务人员送礼不要超过20加币,否则就是贿赂......但我们没有了解到的就是:这里的人极为重视card,甚至超过了礼物本身!他们收到礼物,首先是找卡,认真读完卡片上的所有内容之后才打开礼物。然后,他们会根据礼物的用途来派上用场,而贺卡,他们则会永久珍藏,家里来了客人,他们还会搬出收到的卡片show一下。难怪这里的商店里各种各样的贺卡占了很多柜台,而且价格不菲。
我在加拿大第一次送礼就没有附卡,现在想起来很傻。说不定现在我送礼的对象已经不记得那份礼物是谁送的了。
15. 做选择,打叉不打勾
在中国,打叉意味着什么?如果是学生的作业,当然表示答案错误;如果是做选择,则表示不选。文革时期,如果一个人的名字被打叉,那是很可怕的,绝对是“地富反坏右”之类的阶级敌人。因为他们经常胸前挂着一个重重的书写着他们名字的大牌在群众大会上接受批斗,名字上打着大叉!总之,打叉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而加拿大则相反。这里,选什么就在后面打叉!我们留学期间,填写过很多表格,包括对学校、TESL项目、任课教师的评价。我们很长时间之后才习惯这样的选择方式。

这是加拿大大选时期的海报。上面的叉叉表示:选谁就在他的名字后面打叉。
16. 想买质优价廉的中国货?出国吧!
出国前,当得知别人出国都会大包小包地买很多made in China的商品时,我很不以为然,相信这样的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谁知,我来了之后,和别的国人一样,根本无法控制自己,因为,这里的东西实在是便宜得不可思议,而且经常打折!只是,加拿大百分之九十的日用品都是Made in China,而且同类产品比国内的质量好的多! 更不可思议的是,现在大多数的国际品牌也都是中国制造的!更令我们无法理解的是:同样的商品,同样made in China,在美国比加拿大更加便宜!
我是个不懂生意经的人,但起码的道理谁都懂:在本国出售的商品,运输成本底,没有关税,在加拿大怎么可能卖得反而比在国内更便宜?而且,这种奇怪的现象竟然在全世界都一样!我亲爱的祖国啊!难道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和全世界人民做着亏本生意?打破头我也弄不懂啊!
现在最让我头痛的就是:明知道回国的行李已经大大超重,但还是无法停止购物!在国内有可能卖到3、4百元的衣服这里仅需人民币几十元(想起自己在国内经常买上千元的衣服真是罪过啊!);国内几千元一块名表在这里只需不到一千元;在这里买名牌包只需花国内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六分之一的价钱......而且质量绝对上乘,更不会有假货。还有围巾啊、鞋啊、墨镜啊、钱包啊、等等等等。要是可以随意购买,我还想买多多的洗浴用品、毛巾、床上用品......在国内我想买的高档羽绒被要3、4千元,而这只需要1百多加币,折合人民币8百元左右! 所有这些,除了手表,几乎全是Made in China!
现在最想做的,就是把这里的商场通通搬回国!
责任编辑:孙志强 作者:吴小芳